天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明,盛世从太子监国开始 > 第614章 建奴兵围锦州
    朱慈烺这次并未直接回答太上皇,而是对下面诸将道:</br>  “诸位将军,太上皇想知道你们都带多少人马前来山海关会师,都说说吧!”</br>  “遵旨!”</br>  诸将急忙躬身领旨,随后向崇祯太上皇报出自己所率领人马数量。</br>  周遇吉:</br>  “禀告太上皇,末将麾下有神武军五万人!”</br>  黄德功:</br>  “禀告太上皇,末将麾下有虎贲军三万三千人!”</br>  孙应元:</br>  “禀告太上皇,末将麾下有龙腾军三万三千人!”</br>  曹变蛟:</br>  “禀告太上皇,末将麾下有虎豹骑五万人!”</br>  除了护国军四部外,还有杨国柱麾下五千人马,马祥麟五千白杆兵,李寿廷五千秦军,贺人龙带来一万人马,这一万人都是李寿廷训练的秦兵。</br>  副将高杰麾下三千人,山海关总兵马科麾下五千人马,前屯总兵王挺臣麾下三千人战兵。</br>  龙腾军和虎贲军都被抽调一个营运粮草,目前只有三个整编营,而神武军和虎豹骑依然是四个营的完整编制。</br>  隶属于护国军的天雄军还不在列,卢象升率领三個营在朝鲜,另外一个营在辽南。</br>  如果进行一场大规模的决战,整编护国军这二十万人绝对能灭建奴两次。</br>  可现在情况不同,建奴也有坚城,还有偌大的蒙古草原和外东北纵深,如果把护国军铺开肯定不够用,所以朱慈烺又把贺人龙高杰以及秦兵白杆兵带上。</br>  现在驻扎在山海关的总兵力已经在二十万左右,这二十万人绝对都是真实数字。</br>  以前号称二十万兵力,其实真正能有十万已经很难得了,可朱慈烺继位登基后,谁还敢吃空饷,除非不怕三族尽灭。</br>  听到有如此多大军云集辽东,崇祯立即放下心来:</br>  “好好,如今大明真是兵多将广,必然能收复辽东,中兴大明!”</br>  崇祯很清楚自己现在扮演的的角色,就是跟着皇儿打酱油而已,绝对不会在公开场合多言,他称赞诸将几句便不再言语。</br>  其实作为大明前帝王,崇祯知道现在明军兵力已经远不止二十来万。</br>  因为还有辽东总兵刘兆基,宁远团练总兵吴三桂,辽东前锋总兵挂征辽前锋将军印的祖大寿。</br>  这些辽东军阀麾下大军总兵力,绝对不会低于五万,加上山海关齐聚的二十多万大军,明军在辽东大军肯定在三十万左右。</br>  三十万明军是什么概念,在崇祯的记忆里,他登基以来从一次性未调动过如此大规模兵力作战。</br>  朱慈烺召见众将后,山海关总兵马科大摆宴席位为神武皇帝接风洗尘……</br>  大军在山海关休整一夜,第二日继续向辽东进军……</br>  盛京</br>  大明迅速出兵,在极短时间收复朝鲜,并把朝鲜彻底并入大明版图,而驻守朝鲜的建奴内大臣遏必隆全军覆没。</br>  当初皇太极亲自率领建奴十万大军入侵朝鲜,在短短数天内杀到汉城彻底征服朝鲜,这个战绩已经堪称奇迹。</br>  可皇太极没有料到,大明竟然在两天之内收复朝鲜,这个速度比他当初征服朝鲜的速度还要快几倍。</br>  得到情报后,死胖子气的再次在朝堂上喷血,据说兽医手捧金碗接三碗之多,因为这次大量出血,估计皇太极已经离死不远了……</br>  皇帝这个官也不好当,他吐完血只休息片刻,随后就召集建奴众亲王贝勒开军事会议。</br>  经过激烈讨论和争辩,最后还是皇太极一锤定音,为了集中兵力对付大大明,唯有暂时弃守一些不重要的关隘。</br>  由于没有水师,皇太极认为辽南根本守不住,没有必要在辽南和明军打消耗战,于是决定放弃辽南部分土地。</br>  但命令济尔哈朗率领镶蓝旗死守复州和盖州,辽宁部分土地可以暂时放弃,但复州这一条线决不能被明军突破。</br>  建奴八旗现在两黄旗基本完整,两蓝旗损失不大,两白旗损失过半,两红旗基本废掉,建奴八旗已经不再完整。</br>  为了重整建奴八旗,皇太极不但从其他旗抽调十牛录补充进两红旗,又强行把本族十四岁到五十岁的男丁补充进八旗队伍。</br>  这样一来虽然八旗实力大打折扣,但八旗人数基本凑齐,不至于变成建奴六旗。</br>  皇太极也没有办法,建奴族群人口有限,损失如此之大,想短时间恢复八旗实力没有任何可能。</br>  历史上他多次命令建奴入关劫掠,让辽东人口增加数倍实力大涨,大明因为受到双线作战的拖累,反而江河日下,最终让建奴捡到一个超级大的皮夹子,</br>  但在朱慈烺穿越以后,历史已经悄然发生改变,建奴不但未能从大明抢掠到人口财帛,反而搭进去岳托和两红旗,连多尔衮兄弟的两白旗也损失半数之多,从而使建奴实力进一步削弱。</br>  建奴八旗满洲兵无法恢复昔日战力,但通过一系列的强行征兵,无论是蒙古八旗,还是汉军八旗,现在人数都比以前多出两倍以上。</br>  这样一来,建奴现在总兵力达到空前的二十四万之多,其中建奴五万包衣的实力也不容小觑,他们至少要比以前明军战斗力强……</br>  神武皇帝不是拿下了朝鲜吗?朝鲜对建奴来说并不是非要不可,皇太极也不想在朝鲜问题上和明军纠缠。</br>  他决定也给明国小皇帝一个深刻教训,你打朝鲜劳师动众,大清在家门口直接对锦州松山出手。</br>  皇太极准备和神武皇帝玩一出围点打援的游戏。</br>  他要利用天时地利的优势,争取把大明有生力量尽数诛杀在松锦一带。</br>  经过和建奴众亲王贝勒的商量,最终达成一致,老代善率领实力严重下降的两红旗驻守盛京。</br>  同时蒙军两红旗和汉军两红旗两万人马,一起留在盛京协助代善守城,以防被明军偷袭。</br>  皇太极亲率两黄旗出征锦州,多尔衮多铎两兄弟率领两白旗,豪格率领正蓝旗全部人马,跟随皇太极前往锦州松山一带。</br>  不要认为皇太极率领的只有五个旗的满洲兵,蒙军镶黄旗,正黄旗,镶白旗,正白旗,正蓝旗,汉军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十旗人马全部在列。</br>  其中汉军五旗基本都装备火器,主要以火神枪为主,尤其是孔友德麾下五千火器兵,经过长时间训练最为精锐。</br>  此次出征松锦的建奴总兵力达到十六万,可以说皇太极这是破釜沉舟拼死一搏,建奴能不能扳回一城,就看这次大战。</br>  皇太极亲自去锦州,他要再次对付祖大寿,而多尔衮和多铎的目标乃是松山,豪格率领正蓝旗前往塔山杏山。</br>  建奴的战术很简单,深挖壕沟困死锦州和松山守军,在明军救援路上埋伏击杀前来救援的明军有生力量。</br>  由于建奴派出大量精锐侦骑,松山锦州的明军斥候几乎被他们清除干净,让祖大寿和邱明仰变成聋子和瞎子。</br>  神武元年三月二十九日。</br>  天刚蒙蒙亮,此时祖大寿突然从梦中惊醒,刚睁开眼睛就听到外面传来他弟弟祖大乐的声音。</br>  祖大乐并不莽撞,既然他此时前来肯定有紧急事情发生,祖大寿急忙让人更衣,随后出门观看。</br>  只见祖大乐在后宅门外正在和几个亲兵说什么。</br>  后宅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进的,就算是祖大寿亲弟弟,没有祖大寿允许,祖大乐绝对不敢擅闯。</br>  祖大寿脸色一沉,迈步走过去淡淡道:</br>  “大乐何事,一大早在此喧哗?”</br>  看到大哥到来,祖大乐急忙拱手说道:</br>  “大哥大事不好,建奴居然一夜之间把锦州四面包围,您快上城看看吧!”</br>  祖大寿闻言大吃一惊,怪不得最近派出去的斥候不见来报,肯定已经被建奴精锐侦骑干掉了。</br>  “快,去城上看看……”</br>  兄弟二人立即出门飞身上马直奔锦州城头。</br>  此时祖大成、祖大弼,祖泽远、祖泽沛、祖泽盛、祖泽法、祖可法等都已经守在城头。</br>  看到祖大寿登上城头,他们立即上前见礼,随后围拢在大帅身旁等候命令。</br>  祖大寿没有搭理这些家人,立即站在垛口看向城下,只见锦州城下旗幡招展人山人海,已经变成一片黄色好样。</br>  建奴的战旗是黄色,建奴身上盔甲披风护背旗同样都是黄色,如果说有什么不同,那就其中一部分黄色四周多个镶边。</br>  很明显来的是皇太极麾下正黄旗和镶黄旗,也是目前建奴战斗力最强的两旗人马!</br>  祖大寿无奈摇摇头,他没有想到建奴居然在一夜之间,悄无声息的把锦州围的水泄不通……</br>  “你们各司其职严防锦州四门,一定要在援军到来之前守住锦州!”</br>  “喏!”</br>  不过祖大寿并未惊慌失措,这种情况在锦州并不是第一次发生。</br>  锦州绝对不是建奴能随意攻破的,如果皇太极敢攻城,肯定让建奴损兵折将。</br>  “传我命令,坚守锦州等待援兵,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许出城作战,违抗者,杀无赦!”</br>  “喏!”</br>  祖家军出城打建奴肯定有去无回,可论守城能力,祖大寿那些兄弟子侄个个都能胜任。</br>  祖宽突然手指城外叫道:</br>  “大帅,建奴好像不打算立即攻城,您看他们在深挖壕沟,这是想困死我们啊……”</br>  祖宽本是祖大寿的家丁队长,因剿匪立下战功升为参将。</br>  历史上建奴入关杀鲁王屠济南,崇祯大怒,祖宽等人勤王不力被斩杀。</br>  同样因为朱慈烺的穿越改变历史,祖宽才能活下来。</br>  在祖宽的提醒下,祖大寿等人才发现建奴动作,很明显想困死锦州城里大明军民。</br>  建奴深挖壕沟围困锦州的情况,祖大寿并未有丝毫惊慌,他冷冷一笑道:</br>  “你们各司其职严防建奴突然发动偷袭,不要担心断粮,锦州粮草足够吃一年!”</br>  祖大寿说的不错,茅元仪在两个月前已经奉命送来大量粮草。</br>  锦州城现在根本不用担忧粮道被断,他们只要守住锦州即可。</br>  城里还有数十万军民,祖大寿丝毫不敢懈怠,一旦城破必定血流成河……</br>  以现在神武皇帝的英明,很快明军就会前来救援,他只坚守锦州等待援兵即可。</br>  写明末历史文的,祖大寿绝对是迈不过的坎,也很难处理,以大明现在的趋势,他绝对不会投降建奴。</br>  如果说辽东第一豪门是谁,毫无疑问乃是祖家。</br>  随着祖大寿在辽东地位的迅速上升,祖氏满门都获封官职。</br>  祖大寿的兄弟祖大乐、祖大成、祖大弼,子侄祖泽远、祖泽沛、祖泽盛、祖泽法、祖泽润、祖可法等皆被加封。</br>  他们祖氏一族男丁官职上自总兵,下至副将、参将、游击各级军官。</br>  并分驻宁远、大凌河,锦州诸城,在辽东绝对是巨无霸般的存在。</br>  为表彰祖氏世代镇辽的功勋,崇祯皇帝即位后,特命于宁远城内敕建祖氏四世镇辽的功德牌坊。</br>  一代名将,据关外,收关内,堪称往复有忠义,</br>  两朝贰臣,悖前主,负后主,真的里外不是人。</br>  这副楹联是后人评价明末大将祖大寿的。</br>  作为两次降清之人,被后世一直看作是汉奸无疑。</br>  但他这汉奸的名气比他那外甥吴三桂来说那就相差太多。</br>  人们对他在评价上却充满的同情,因为他两次投降建奴都充满着无奈,所以对祖大寿的评价是困难的。</br>  除去孙承宗、史可法、陈子龙及张苍水等等这些誓死抗清的民族英雄外。</br>  明末那些投降建奴的汉奸们都认为自己有困难。</br>  降李自成肯定被指附逆之罪,降建奴则必背汉奸之名。</br>  作为当局者,除了对抗和卸甲归田,无论如何都不会在后世落下好名声。</br>  祖大寿同建奴在大凌河血战,粮尽援绝,于是诈降,后逃往锦州城继续对抗建奴。</br>  建奴屡次招降不从,因援军洪承畴兵败,锦州解困彻底无望,于是祖大寿率部归降建奴。</br>  后来建奴联合吴三桂在一片石击败李自成入关,祖大寿于12年后病故,终年77岁。</br>  祖大寿是军人世家,将军之后,他号称是晋朝镇西将军祖狄的后裔。</br>  也就是那个成语“闻鸡起舞”的主角儿,他的家族曾获得过“四世元戎”的美誉。</br>  其父亲也曾出任辽东副总兵,挂都督职,这可是挂一品衔的高官。</br>  不过在重文轻武的朝代,武将的地位远不如文官,所以这一品在那个时候,也不算个事。</br>  但至少可以说祖大寿的崛起同他少帅的身份是密切相关的。</br>  祖大寿世居宁远,家族中很多人都是辽东军中的高级将领。</br>  他是辽东战事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当年天启皇帝薨后,皇太极不同当时的总兵满桂和经略高第联系,却致函祖大寿商议吊唁之事。</br>  祖大寿是置之不理,不过从中也可以知道他在建奴心中的地位。

    三月,初春。</br>南凰洲东部,一隅。</br>阴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着沉重的压抑,仿佛有人将墨水泼洒在了宣纸上,墨浸了苍穹,晕染出云层。</br>云层叠嶂,彼此交融,弥散出一道道绯红色的闪电,伴随着隆隆的雷声。</br>好似神灵低吼,在人间回荡。</br>,。血色的雨水,带着悲凉,落下凡尘。</br>大地朦胧,有一座废墟的城池,在昏红的血雨里沉默,毫无生气。</br>城内断壁残垣,万物枯败,随处可见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体、碎肉,仿佛破碎的秋叶,无声凋零。</br>往日熙熙攘攘的街头,如今一片萧瑟。</br>曾经人来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无喧闹。</br>只剩下与碎肉、尘土、纸张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触目惊心。</br>不远,一辆残缺的马车,深陷在泥泞中,满是哀落,唯有车辕上一个被遗弃的兔子玩偶,挂在上面,随风飘摇。</br>白色的绒毛早已浸成了湿红,充满了阴森诡异。</br>浑浊的双瞳,似乎残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着前方斑驳的石块。</br>那里,趴着一道身影。</br>这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衣着残破,满是污垢,腰部绑着一个破损的皮袋。</br>少年眯着眼睛,一动不动,刺骨的寒从四方透过他破旧的外衣,袭遍全身,渐渐带走他的体温。</br>可即便雨水落在脸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鹰隼般冷冷的盯着远处。</br>顺着他目光望去,距离他七八丈远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秃鹫,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时而机警的观察四周。</br>似乎在这危险的废墟中,半点风吹草动,它就会瞬间腾空。</br>而少年如猎人一样,耐心的等待机会。</br>良久之后,机会到来,贪婪的秃鹫终于将它的头,完全没入野狗的腹腔内。</br>,,。,。</br>
本文链接:https://www.wxc8.com/163_163333/75182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