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明,盛世从太子监国开始 > 第412章 出兵驰援
    现在是崇祯十年,距离历史上大明灭亡还有七年。</br>  朱慈烺这个时候首先要做的事并非是剿匪,而是大力救灾。</br>  只有大力救灾,河南陕西灾民才不会被饿死,流民也会越来越少。</br>  只要灾民有饭吃,只要流民还有活路,正常情况下绝对不会加入流寇队伍。</br>  没有流民的加入流寇绝对成不了气候,救灾就等于在剿匪。</br>  李自成和张献忠再想和历史上那样一呼百应,最后率领百万流寇攻破京师,推翻大明的可能性几乎不能会发生。</br>  朱慈烺要走的路还很漫长,救灾帮助百姓吃饱饭只是开始。</br>  后面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br>  扶起长跪不起的陈子龙,朱慈烺把红薯和土豆玉米种植方法,以及收成后如何储存的方法都给了陈子龙:</br>  “陈卿,这是三种农作为种抽成和植储存方法,在京畿地区完成种植后,你们马上分批赶赴山西陕西河南三地继续辅导农民种植,今年百姓能不能吃饱饭就看你们了!”</br>  陈子龙急忙躬身接过:</br>  “谢殿下,臣定不负众望!”</br>  朱慈烺又对程国祥,孟兆祥,杨廷麟三人说道:</br>  “顺天府,户部,工部都要派出工作组协助百姓种植,在京畿地区完成种植后,本宫希望你们都能掌握三种农作物的种植技术,以后其他省份都要适当种植一些,去吧!”</br>  “遵旨,臣等告退!”</br>  众人走后,朱慈烺马上传旨给李岩和孙传庭,让他们做好种植红薯土豆玉米三种农作物的准备,同时派人前来运种子。</br>  朱慈烺刚忙完,胡宝进来禀告:</br>  “小爷,李芳求见!”</br>  “召!”</br>  胡宝转身出去,夜不收大队长李芳快步进入承运殿:</br>  “殿下,有紧急军情,建奴在攻打皮岛,沈世魁求援!”</br>  朱慈烺大吃一惊,他知道建奴攻打朝鲜之事,却把皮岛给忽略了:</br>  “岛上还有多少人,让他们撤到登莱如何?”</br>  李芳摇摇头:</br>  “来不及,岛上还有五万多军民,海路被建奴和朝鲜战舰封死了……”</br>  朱慈烺闻言立即说道:</br>  “胡宝,马上召郑成功和护国军将领速来王府开会!”</br>  “遵旨!”</br>  胡宝领旨,立即让锦衣卫去传黄德功等人,他自己去找郑森!biqubao.com</br>  胡宝离开后,李芳把自己了解到的情况,详细禀告给朱慈烺。</br>  皇太极称帝后,为了全面进攻大明,决定解除后顾之忧。</br>  于是开始筹备攻打朝鲜,经过短短半年时间的精心准备。</br>  于崇祯九年12月,皇太极亲自率领清军二十万,入侵朝鲜。</br>  尽管沿途朝鲜军队拼死抵抗,但强悍的建奴八旗还是一路势如破竹。</br>  建奴铁骑正值朝气蓬勃之时,虎狼之师以一当百,朝鲜官军根本不是对手。</br>  崇祯十年正月,清兵围城,要求朝鲜仁祖李倧出城投降,并向皇太极下跪。</br>  眼看城内弹尽粮绝,走投无路,李倧考虑再三,决定妥协。</br>  崇祯十年正月二十九,朝鲜王国仁祖李倧脱下王者服装,换上百姓的衣服。</br>  随后带领50多个大臣,打开城门,跟随建奴进入大清兵营,并向皇太极行了三跪九叩之礼。</br>  这件事在朝鲜历史上,叫做“丁丑下城”。</br>  丁丑下城之后,朝鲜王国与建奴签署了以下的协议。</br>  1、朝鲜王国断绝与大明帝国的宗藩关系;</br>  2、朝鲜王国成为大清帝国的藩属国;</br>  3、朝鲜国王李倧的两個儿子李溰和李淏被大清押为人质;</br>  4、朝鲜王国每年向大清帝国进贡。</br>  5、朝鲜王国不得大量修建防御工事;</br>  6、大清帝国攻打大明属土皮岛,朝鲜应该出兵出船相助。</br>  建奴心满意足之后,撤兵,并从朝鲜掳掠了几十万的人口,押回盛京为奴。</br>  崇祯十年二月,建奴从朝鲜班师回朝,皇太极命令硕托和“三顺王”乘战舰五十艘。</br>  并携带红衣火炮十六门,再次进攻皮岛,同时,由朝鲜派部队协助作战。</br>  皮岛守将沈世魁指挥明军拼死顽抗,用火炮打退清军多次猛攻,激战一个月,清军没有任何进展。</br>  皇太极见久攻不下,又派阿济格带领1000多八旗精锐前往支援。</br>  阿济格在清军将领中,素以攻坚见长,但不擅水战的他,面对皮岛同样计无可施。</br>  目前双方正在对持,建奴随时都会向皮岛发起攻击,现在皮岛被围困军民急缺粮食和支援。</br>  听完李芳的介绍,朱慈烺回想起历史上大明丢掉皮岛的经过。</br>  整个岛上军民一心抵抗建奴,最终失败被屠杀数万军民,总兵沈世魁把家人送走后,返回皮岛继续指挥作战最后被杀!</br>  因为建奴篡改历史,我们很难看到皮岛之战的悲壮,更看不到皮岛军民到底击杀多少建奴八旗的记录。</br>  有人从朝鲜历史上看到皮岛之战始末,今天我们来简单说一下。</br>  谈及明末清初的历史,毛文龙、东江军和皮岛是逃不开的关键话题。</br>  东江三百明军不敌三个满洲妇女,还经常杀良冒功?</br>  看看他们多会黑毛文龙和东江军,三岁孩童都不会相信。</br>  皮岛之战看似建奴占据优势,其实建奴八旗打得并不顺利,甚至伤亡惨重!</br>  崇祯九年,距离毛文龙被诛杀已过去了七年之久。</br>  建奴铁骑再一次长驱直入,践踏朝鲜的国土。</br>  而这次,建奴再不用考虑毛文龙的威胁,将李朝与明帝国彻底剥离。</br>  至此,明帝国唯一能牵制满洲的,仅剩下孤悬海外的东江皮岛。</br>  而此时的皮岛,在经历了毛文龙死后一系列动乱后。</br>  其精兵良将所剩无多,而军民之数亦不复巅峰时的数十万之口,实力大不如前。</br>  反观建奴方面,在逼降朝鲜后,得到了朝鲜水师的协助。</br>  加上之前三顺王的投靠带来了造船技术和大批优秀的炮兵和重炮,极大加强了建奴的海战和攻坚能力。</br>  而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人作为毛文龙时代的皮岛将领,他们对皮岛地形情况可谓是了如指掌。</br>  天时地利人和,尽在建奴一边,如此大好局面,正是一举铲除皮岛这个心腹大患的大好时机。</br>  于是,皇太极命贝子硕托、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军攻打皮岛,以绝后患。</br>  此时的皮岛明军,由总兵沈世奎领导,总计兵力17090人,同时还有数万的民众。</br>  总兵沈世魁标兵一万二千,来援金总兵标兵六百六十,天津卫董游击兵一千七百,登州王游击兵二千,栢副将,刘副将,吴三化兵二百八十,吴参将兵四百五十。</br>  建奴方面有贝子硕托镶红旗五个牛录,恭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智顺王尚可喜率麾下全军并红衣炮十六位。</br>  第一波攻岛部队约有15000到16000左右,水师方面有朝鲜战船50艘加上三顺王手下的各种小船。</br>  在装备上,16门红夷炮的火力已远远超过皮岛明军。</br>  同时还有朝鲜水师和鸟铳手的支援,建奴八旗更是以冲锋陷阵而闻名。

    三月,初春。</br>南凰洲东部,一隅。</br>阴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着沉重的压抑,仿佛有人将墨水泼洒在了宣纸上,墨浸了苍穹,晕染出云层。</br>云层叠嶂,彼此交融,弥散出一道道绯红色的闪电,伴随着隆隆的雷声。</br>好似神灵低吼,在人间回荡。</br>,。血色的雨水,带着悲凉,落下凡尘。</br>大地朦胧,有一座废墟的城池,在昏红的血雨里沉默,毫无生气。</br>城内断壁残垣,万物枯败,随处可见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体、碎肉,仿佛破碎的秋叶,无声凋零。</br>往日熙熙攘攘的街头,如今一片萧瑟。</br>曾经人来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无喧闹。</br>只剩下与碎肉、尘土、纸张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触目惊心。</br>不远,一辆残缺的马车,深陷在泥泞中,满是哀落,唯有车辕上一个被遗弃的兔子玩偶,挂在上面,随风飘摇。</br>白色的绒毛早已浸成了湿红,充满了阴森诡异。</br>浑浊的双瞳,似乎残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着前方斑驳的石块。</br>那里,趴着一道身影。</br>这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衣着残破,满是污垢,腰部绑着一个破损的皮袋。</br>少年眯着眼睛,一动不动,刺骨的寒从四方透过他破旧的外衣,袭遍全身,渐渐带走他的体温。</br>可即便雨水落在脸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鹰隼般冷冷的盯着远处。</br>顺着他目光望去,距离他七八丈远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秃鹫,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时而机警的观察四周。</br>似乎在这危险的废墟中,半点风吹草动,它就会瞬间腾空。</br>而少年如猎人一样,耐心的等待机会。</br>良久之后,机会到来,贪婪的秃鹫终于将它的头,完全没入野狗的腹腔内。</br>,,。,。</br>
本文链接:https://www.wxc8.com/163_163333/75182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