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明,盛世从太子监国开始 > 第147章 取缔外戚封爵
    捐响两千两,吴伟业也知道不多,但他为何要多捐,捐的越多说明越贪,不是找死吗?</br>  对皇太子的白眼,吴伟业也不在乎,不去主动招惹小杀星,难道他还敢上门去抢?不怕天下文人喷死?</br>  在吴伟业之后,同为江南人,礼部主事杨士聪捐响三千两白银,本来准备捐两千两,可感觉皇太子面色不善,心里合计一下,又加一千两。</br>  户部尚书程国祥憋的满脸通红,好像得了便秘一样,犹豫半天还是挺身而出:</br>  “老臣家贫,只能捐出两百两……”</br>  他从不贪一文钱,是真的没有多余银子,这两百两绝对是全部家当,以后生活还要向好友暂借。</br>  朱慈烺点点头,他没有给程国祥赐座,正常情况下如果程国祥聪明应该最后在捐,以免有人效仿。</br>  “程爱卿,本宫知你清廉,回去休息吧!”</br>  “谢殿下,老臣告退!”</br>  程国祥以为皇太子心里不爽,急忙告退!</br>  果然,程国祥捐响之后,群臣又是一阵哗然。</br>  尽管很多官员知道程国祥清廉,但他们不相信只能拿出两百两银子。</br>  “谁捐的越多,证明你贪的越多!”</br>  “可是不捐也不行啊,圣上都发话了,皇太子又虎视眈眈.......”</br>  准备捐俸的几个大臣围在一起商量着,不知到底要捐多少才适合。</br>  工部左侍郎道:</br>  “本官正三品官员,月俸三十五石,一年四百二十石,俸禄折合白银大概一千两,那我捐五百两吧!”</br>  朱慈烺稍微算了算,寻常年景一石粮食能卖二两银子。</br>  可现在是战时,粮价早飙升到十两了,甚至有些地方直接突破到十二两一石了,这尼玛真会算......</br>  前面有人打样,又有户部尚书的两百两,后面的人就好办多了,依样着捐俸禄。</br>  “我捐半年俸禄,四百两!”</br>  “我捐半年三百两!”</br>  “我全捐,捐一年俸禄三百七十两!”</br>  “我再捐一次,一百零三两!”</br>  见众官员丑态百出,朱慈烺心里暗暗冷笑:</br>  “贪没的银子现在不捐,难道还想带进棺材?带进棺材本宫都把你挖出来……”</br>  大明官员的俸禄和实际收入根本不成比例,俸禄连他们实际收入的九牛一毛都没有,还在本宫面前装。</br>  大明虽然规定四品以上官员禁止经商,但在嘉靖朝后,这规矩基本就被忽视了,是个当官的家里都有点生意。</br>  有权在手的官员家中生意更是越做越大,别说让他们拿出一千两银子,就是捐出十万两也不成问题。</br>  朱慈烺调整一個坐姿盘起小短腿,笑嘻嘻的看着群臣卖力表演,心里则已经杀机顿起。</br>  此时一些在观望的大臣见无人行动,他们开始纷纷捐响。</br>  薛国观捐响两万两!</br>  杨嗣昌八千两!</br>  杨廷麟两万两</br>  刘孔昭十五万两</br>  刘文柄五万两</br>  孟兆祥两万两</br>  周理顺两万两</br>  侯询二万两</br>  施邦昭两万两</br>  姜逢员一万两</br>  冯英一万两</br>  驸马都尉巩永固三万两</br>  定国公徐允祯两万两</br>  王承恩十万两</br>  曹化淳十万两</br>  王之心五万两</br>  方正化五万两</br>  王德化一万两</br>  李凤祥一万两</br>  …………</br>  很多勋贵和外戚家财万贯捐响不超过一千两,同样有大部分官员捐响几百两。</br>  朱慈烺专门注意看了一下外公周奎,国丈竟然分文未捐,懿安皇后父亲则捐银两万两!</br>  尽管知道太监有钱,但都说太监无后爱财如命,不过今天太监们的表现还是让朱慈烺大开眼界。</br>  他们的表现远比那些满嘴仁义道德的官员和勋贵更加给力。</br>  王承恩和曹化淳竟然各捐响十万两,仅次于英国公和诚意伯刘孔昭。</br>  看完太监们的捐响,朱慈烺目光久久停留在诚意伯刘孔昭的名字上。</br>  明史不是说刘孔昭惜财如命祸害朝纲吗?</br>  为何他今天如此康概,出手就是十五万两,难道此人良心发现?</br>  朱慈烺对诚意伯刘孔昭还真的不了解,所看到只言片语都是抹黑诚意伯。</br>  什么为承袭爵位,他不惜杀死亲叔叔和祖母;为扩张权势,他不遗余力打压异己。</br>  诚意伯到底如何?想到此处,朱慈烺决定测试一下刘伯温后人的忠诚度:</br>  “系统,测试诚意伯刘孔昭忠诚度和历史表现!”</br>  “叮,诚意伯刘孔昭,大明开国军师刘伯温后人,忠诚度90!”</br>  “卧槽……”</br>  朱慈烺心里顿时有千万匹草泥马奔腾而过。</br>  崇祯年间,刘孔昭向朝廷提过增加财政收入的建议:</br>  “请举采矿、盐法、钱法、屯田诸议,以充国用”,</br>  虽未被采纳,但得到崇祯皇帝夸奖,后来被授予“少保”,历任领南京右军都督府、提督操江兼巡江防等职。</br>  刘孔昭与温体仁走得很近,而且在他的授意下,上书攻击国子监祭酒倪元璐,使其自动请求去职。</br>  倪元璐是东林党人,刘孔昭此举无异于和东林党为敌,所以在他们的文章、笔记和编著的史书中,刘孔昭的形象十分猥琐。</br>  甲申之变后,由于刘孔昭既是勋贵又手握兵权,所以成为马士英极力拉拢的对象。</br>  最终,马士英和刘孔昭等人联合其他武将共同拥戴福王朱常洵即位,即弘光帝。</br>  马士英离间弘光帝与史可法的关系时,刘孔昭推波助澜,遭到吏部尚书张慎言抨击。</br>  刘孔昭大怒,在朝堂上当众怒骂张慎言为奸邪小人,还骂张慎言推荐的吴甡“有悖成宪,真奸臣也!”</br>  弘光政权自建立之日起,官员就分为两派,开始无休止的内斗。</br>  不久,清军南下,攻占南京,俘虏弘光帝,弘光政权灭亡。</br>  浙江和福建先后建立鲁王朱以海的“鲁监国”政权和唐王朱聿键的隆武政权。</br>  从南京逃走的刘孔昭,仍然拥有不容小觑的军事实力,他打算投奔隆武政权。</br>  隆武帝自然愿意借助他的势力壮大自己的力量,但遭到兵部尚书卢若腾的反对。</br>  卢若腾说道:</br>  “夫孔昭何如人也?身为操江大臣,胡骑渡江,抱头鼠窜,败军之将、亡国之大夫,其为人心所不与明矣。”</br>  刘孔昭无奈,只好改投鲁监国。</br>  鲁监国麾下名将张名振、张煌言进入长江时,刘孔昭随他们一起出发,攻克京口,收复崇明,路上还招来一批抗清义军归附。</br>  久之后,刘孔昭参与鲁监国所部和郑成功的联合行动,再次进入长江,登上金山,</br>  “获前叛金允彦磔之,以祭舟山诸死事者。旋登金山,泛储粟而归。”</br>  张名振去世后,清军大举南侵,进攻鲁监国的舟山基地,刘孔昭之子刘永锡不愿被俘,跳水自尽,舟山沦陷。</br>  失去基地后,刘孔昭和部下乘船在海上航行时失踪,

    三月,初春。</br>南凰洲东部,一隅。</br>阴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着沉重的压抑,仿佛有人将墨水泼洒在了宣纸上,墨浸了苍穹,晕染出云层。</br>云层叠嶂,彼此交融,弥散出一道道绯红色的闪电,伴随着隆隆的雷声。</br>好似神灵低吼,在人间回荡。</br>,。血色的雨水,带着悲凉,落下凡尘。</br>大地朦胧,有一座废墟的城池,在昏红的血雨里沉默,毫无生气。</br>城内断壁残垣,万物枯败,随处可见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体、碎肉,仿佛破碎的秋叶,无声凋零。</br>往日熙熙攘攘的街头,如今一片萧瑟。</br>曾经人来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无喧闹。</br>只剩下与碎肉、尘土、纸张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触目惊心。</br>不远,一辆残缺的马车,深陷在泥泞中,满是哀落,唯有车辕上一个被遗弃的兔子玩偶,挂在上面,随风飘摇。</br>白色的绒毛早已浸成了湿红,充满了阴森诡异。</br>浑浊的双瞳,似乎残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着前方斑驳的石块。</br>那里,趴着一道身影。</br>这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衣着残破,满是污垢,腰部绑着一个破损的皮袋。</br>少年眯着眼睛,一动不动,刺骨的寒从四方透过他破旧的外衣,袭遍全身,渐渐带走他的体温。</br>可即便雨水落在脸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鹰隼般冷冷的盯着远处。</br>顺着他目光望去,距离他七八丈远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秃鹫,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时而机警的观察四周。</br>似乎在这危险的废墟中,半点风吹草动,它就会瞬间腾空。</br>而少年如猎人一样,耐心的等待机会。</br>良久之后,机会到来,贪婪的秃鹫终于将它的头,完全没入野狗的腹腔内。</br>,,。,。</br>
本文链接:https://www.wxc8.com/163_163333/75182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