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 第174章 来点个秦王陪玩服务吧,亲还可以加
    第174章来点个秦王陪玩服务吧,亲还可以加个钟呦</br>  这是嬴成蟜第一次感受到自己这只小蝴蝶对于天下大势究竟有怎样的影响。</br>  有人说大秦一统天下是历史的必然。</br>  即便没有嬴政,也会有其他人来统一天下,让华夏成为一个大一统的国家。</br>  但看看欧洲吧!</br>  多少年了,欧洲统一了吗?</br>  大秦一统天下根本就不是历史的必然走向!</br>  事实上,就连大秦内部都罕有人支持嬴政的大一统政策。</br>  是嬴政一个人以得天独厚的条件、极度坚定的意志、匪夷所思的能力硬拖着天下完成了一统!</br>  违抗全民意志的结果,是大秦崩塌。</br>  但嬴政却已将大一统的基因刻进了华夏的骨肉,又由汉朝将大一统的因子不断夯实、巩固,最终再也无法抹除!</br>  若是因为嬴成蟜的影响,大秦没能一统天下。</br>  嬴成蟜毫不怀疑未来的华夏会与欧洲有着相似的格局!</br>  穿越至今,嬴成蟜第一次感受到了真切的压力。</br>  不是生与死的压力,而是华夏数千载未来背负于身的压力!</br>  嬴成蟜的声音变得严肃:“魏国尉以为,灭赵即可解我大秦困局?”</br>  魏缭沉声道:“这是唯一的办法!”</br>  “若赵亡,我大秦便少一大敌,三晋去其二,其他诸国皆无三晋之间的关系,互相之间的救援和盟约都会更加浅薄。”</br>  “如此一来,我大秦便有游说的可能。”</br>  “即便游说不能,余者四国合纵,我大秦亦有能力战而胜之,鲸吞天下只是时间问题。”</br>  “且我大秦若能连灭韩、赵二国,必定能令天下惊惧。”</br>  “若敌国国君怯懦,便不敢与我大秦为敌!”</br>  魏缭没有指名道姓,但几人都知道魏缭说的就是魏王增和齐王建!</br>  一旦赵国灭亡,能够合纵的国家事实上仅剩燕、楚二国。</br>  可燕、楚二国一个在最南边一个在最北边,这两个国家怎么合纵?</br>  没那个条件啊!</br>  嬴成蟜沉声发问:“若整军灭魏呢?”</br>  魏缭摇了摇头:“长安君方才亦然言说,若秦攻魏,赵国必定发兵救援魏国。”</br>  “若我大秦果真攻魏,便是直面赵魏联军。”</br>  “那何不仅仅只面对赵国?”</br>  嬴成蟜再问:“若我大秦此战未能灭赵,可会有何后果?”</br>  魏缭认真的说:“便是不能灭国,至少也不能败!”</br>  “任何层面的败都是大秦完全无法接受的!”</br>  “否则天下诸国便会因灭韩看到我大秦的野心,因败于赵而看到我大秦的虚弱。”</br>  “五国伐秦之战,必当迅速重现!”</br>  嬴成蟜转头看向王翦:“本君会于魏国死战,为王将军拖延赵国兵马。”</br>  “王将军心中胜算有几何?”</br>  王翦也不由得陷入沉吟,目光在坤舆图上来回扫视。</br>  半晌过后,王翦才抬头看向嬴政:“末将有一成把握灭赵。”</br>  “即便未能灭赵,只要赵国派遣半数以上兵马援助魏国,末将可得赵国三城!”</br>  听着好像很泄气。</br>  但若换一句话来说,那就是此战本将必胜!</br>  最终的结局不过是本将大胜还是小胜而已!</br>  王翦敢说此话,嬴政还需要纠结吗?</br>  嬴政畅快而笑:“甚善!”</br>  “既如此,寡人便擢王将军为此军主帅、将军桓齮为此军副将,何如?”</br>  王翦轰然拱手:“末将尊令!”</br>  嬴政认真叮嘱:“此事甚重,而今知此策者为我等四人,便是桓将军亦不能知。”</br>  “将军出征之前若欲有所准备,可将所需传讯长安君,由长安君以伐魏之名安排。”</br>  “将军出征之际亦要以增援长安君为名。”</br>  “直至进入赵土,此策方才能为他人所知。”</br>  王翦肃声承诺:“末将必守口如瓶!”</br>  经过四个时辰的商议,伐赵之策大体框定。</br>  月明星稀之际,王翦和魏缭终于走出了咸阳宫。</br>  看着眉头紧锁、皱眉沉吟的魏缭,王翦突然开口:“若王上重赏长安君,王上能赏赐何物?”</br>  魏缭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王翦是在和自己说话。</br>  虽然不明白王翦为何如此发问,但魏缭还是当即回答:“土地、家兵、官职、钱财。”</br>  “如此种种何其多也!”</br>  王翦淡声发问:“若王上赏无可赏呢?”</br>  魏缭反问:“王将军以为长安君未来会赏无可赏?”</br>  王翦点了点头:“长安君今岁方才十八,却已爵至封君,再无高爵可赏。”</br>  “官至宗正丞,再向上便仅有九卿、三公可赏。。”</br>  “长安君年方十八,封地已有一县二乡,家兵一百,家财无算。”</br>  魏缭已经明白了王翦想说什么。</br>  但魏缭并不在意,只是笑了笑:“如长安君一般的封君何其多也!”</br>  王翦继续说道:“长安君年方十八,却已坐拥灭国之功、护驾之功。”</br>  “能灭七雄者,天下间有几何?”</br>  “长安君,年方十八!”</br>  魏缭不说话了。</br>  坐拥封君之爵不可怕,诸国公子十三四岁就封君的多了去了。</br>  坐拥宗正丞之职不可怕,甘罗拜相的年龄也就是嬴成蟜的零头。</br>  坐拥灭国之功也不可怕,嬴成蟜再能打难道比白起还能打?</br>  但若以上三者全部落在一个人身上,且此人才十八岁,那就很可怕了!</br>  这意味着此人只要保持现在的发展趋势,未来必然会封无可封、赏无可赏!</br>  魏缭微微皱眉:“所以长安君才那般与王上讨价还价?”</br>  “长安君是想以此法来抵消那些功赏?”</br>  “不,不止如此。”</br>  “此法还可以增进长安君与王上之间的关系,令得王上更加恩宠于长安君。”</br>  “对于长安君而言,封赏已无意义,但圣眷却是谁都不嫌多的!”</br>  “但这对大秦、对王上而言都无任何好处!”</br>  王翦笑了笑:“若信陵君以此法邀赏,我大秦上将军骜想来也不能那么轻易的就夺取东郡。”</br>  “甚至若信陵君与安釐王有如长安君与我王那般的情谊,信陵君根本就不需要窃符救赵,更不会因此而十年不敢回返魏国!”</br>  说话间,王翦眼中满是羡慕。</br>  在王翦看来,嬴成蟜用让嬴政陪伴游猎来抵消封赏着实是太妙了!</br>  即能抵消功劳,又能培养感情。</br>  王翦甚至都在想,要不要等他未来快要封无可封、赏无可赏的时候也让嬴政陪他玩去?</br>  从今往后,开启秦王陪玩服务!</br>  担心功高盖主、封无可封?那就点个秦王陪玩服务吧!</br>  若是功劳太多,亲还可以加个钟呦</br>  大王再也不需要担心将军们功高盖主了!</br>  魏缭失笑:“王将军所言有些过了吧?”</br>  “长安君莫非能说动王上改变国之大策?”</br>  信陵君为何要窃符救赵?</br>  还不是因为安釐王不愿意救援赵国,导致信陵君不得不去偷窃安釐王的虎符。</br>  难道在嬴政已经决定不救援某个国家的情况下,嬴成蟜还能强硬的让嬴政改变主意不成?</br>  王翦幽幽反问:“国尉以为韩国是怎么没的?”</br>  “韩亡之前,大王对此一无所知!”</br>  魏缭惊呆了。</br>  他之前只是通过嬴政和嬴成蟜对外散布的消息,以为灭韩之战是嬴政和嬴成蟜配合演的一场戏。</br>  结果你现在却告诉本公,嬴政身为秦王,对嬴成蟜的战略一无所知?</br>  “本公就说,以大王的谋略不该看出现在绝非灭韩之时才对,原来竟是长安君一意孤行!”</br>  咂舌感慨了一番,魏缭拱手一礼:“拜谢王将军相告!”</br>  “若非王将军相告,本公险些得罪了长安君!”</br>  王翦拱手还礼:“国尉多礼。”</br>  “本将也只是不愿国尉在与大秦将士为敌之前,先恶了长安君而已。”</br>  魏缭微怔,笑而发问:“王将军看过本公的书?”</br>  王翦略略颔首:“您可是当朝国尉。”</br>  这是一句学自嬴成蟜的废话!</br>  魏缭拱手一礼:“王将军可愿为本公臂助否?”</br>  王翦侧开身子避让了这一礼,淡声开口:“国尉想多了。”</br>  “本将不过将军尔,何以助国尉?”</br>  “本将唯一能做的仅有先于本将军中实行此法。”</br>  魏缭笑道:“如此,已然足够!”</br>  “本公拜谢王将军!”</br>  王翦目光复杂的看着魏缭:“若国尉果真有心谢本将,便还请国尉行事之时手下留情。”</br>  “军中多有上了岁数的老将,他们不一定能接受新的规矩,却非是意欲与国尉为敌。”</br>  “请国尉莫要苛待他们。”</br>  “如此一来,对我大秦军方和国尉都好!”</br>  王翦看过魏缭的兵书,所以王翦很清楚魏缭有着怎样的军事思想。</br>  刨除掉魏缭在经济、政治等领域的看法,单看尉缭在军事上的思想,就能发现尉缭比商鞅更极端!</br>  商鞅虽然崇尚重刑轻赏,但商鞅好歹还是赏的。</br>  可魏缭不一样。</br>  魏缭要求将帅秉公执法,恩威并施,吃苦在疥,临战忘身,为人表率。</br>  要求将士们在战斗、内务、纪律条令等诸多方面都符合军规军律。</br>  对于将领和士卒的律法规定,魏缭要比商鞅更重数倍。</br>  可赏赐方面呢?</br>  魏缭推崇:杀一人而三军震者杀之,赏一人而万人喜者赏之。</br>  要上刑就罚将领,要重赏就赏小兵。</br>  所以王翦很清楚,魏缭就是嬴政找来的一把刀。</br>  魏缭之所以初入大秦就担任国尉,便是因为这把刀的刀刃就对准了军方!</br>  身为上将军,王翦着实不希望魏缭的到来会破坏大秦的格局。</br>  魏缭沉默半晌后,沉声开口:“王将军提点之恩,本公自会寻机会报答。”</br>  “但军律改制之事,势在必行!”</br>  见尉缭如此,王翦也不多劝,只是拱手一礼:</br>  “告辞!”</br>   </br>
本文链接:https://www.wxc8.com/162_162009/69199283.html